《大孝子》相關評論

風e夢
德國表現主義末期電影;借助“舒夫坦法”,利用反射鏡裝置以小模型代替巨大建造物。影片細節(jié)繁瑣,20小時工作制,勞工五位編號,修復后的版本邏輯已經通順,仍遺失弗雷德闖入羅特王的閣樓解救瑪利亞的膠片……瑪利亞被想象為未來的夏娃,與其說是救世主,不如說是綏靖政策的下達者,這樣來看真假瑪利亞并無區(qū)別——假瑪利亞只是為了引出鬧劇與圣經隱喻的大洪水;大洪水橋段被HG威爾斯稱作“至為愚蠢”,因為反而諷刺了左翼集體在狂熱狀態(tài)下的慘無人性;影片結束時,專制的權力更加夸張,甚至已經入侵集體意識的領域,潛意識層面上比《意志的勝利》還要具有洗腦性質,難怪說希特勒上臺后第一時間找弗里茨朗去為自己拍片,鋼鐵洪流和未來想象下隱藏了立場和意識形態(tài),不過為一個傳統(tǒng)的宗教故事

拔草中
從電影制作的角度說 這是一部教科書般的典范 嚴謹且考究 而導演的功力與誠懇、演員的天賦與用心使其變成了一本關于林肯生命最后階段的立體書 低調沉穩(wěn)而且內斂隱忍 作為非美國人的我 在沒有什么共同意識形態(tài)背景的基礎下 依然能感受到13修正案對于美國過去今日以及未來的重要性 依然能體會到林肯的付出